(相關資料圖)
8月8日是立秋節氣,按老北京習俗,立秋這天要“貼秋膘”。近期,天福號備貨80噸熟食準備迎戰立秋。
每年立秋這一天,天福號店里購買熟食的顧客都會特別多。今天一早,北青報記者在位于前門大街的天福號熟食柜臺前看到,消費者來自四面八方,家住海淀的張大爺也來到前門店,挑選了滿滿一兜熟食回去“貼福膘兒”。
據天福號食品工廠負責人介紹,早在7月末,天福號已經開始加大投料生產,備貨80噸熟食準備迎戰立秋,特別是像備受消費者喜愛的醬肘子、古法醬牛肉、醬肉、豬頭肉等各類熟食,應有盡有。
多年來,貼秋膘吃醬肘子已經成為百姓過節首選,立秋期間可謂供不應求。“隨著立秋到來,肉類熟食銷量持續走俏。尤其是醬肘子,僅今天上午就售賣了500多塊,幾乎是進店必選。”天福號品牌專賣店店長宋新影介紹,雖然今年雨水較多,天氣悶熱,但仍有許多外阜游客在旅行結束后來到前門直營店,只為回家的時候能給家人帶上一份地道的老北京“醬肘子”,貼個立秋的“福膘兒”。立秋期間,天福號門店也會通過延長營業時間等方式便民購物,外賣訂單也比平日多出不少。
除了線下購物,年輕消費群體則更青睞電商網購。今天,前門大街天福號專賣店也在現場舉辦直播,介紹天福號醬肘子非遺制作技藝、品牌歷史文化及產品特色,消費者還可以在店里參與試吃品鑒,參加會員活動抽獎贏文創,過一個充滿儀式感的“貼秋膘兒”。
據了解,立秋期間,天福號抖音、視頻號官方店面均有連日直播,將惠民便民進行到底。
天福號醬肘子在京城的名氣由來已久,早在2008年,天福號的醬肘子制作技藝就被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天福號品牌宣傳經理鐘贊介紹,除了醬制工具種類多,醬制工序繁多,這里面有許多講究。歷經數百年,口味工藝都未曾改變,這其間的“秘訣”都蘊含在技藝上。天福號醬肘子只選用前豬肘,就是豬的前腿。此部位皮薄、肉嫩、皮質油性好、肉質細膩。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剔骨、焯坯、倒鍋、碼鍋、煮燉、撣汁六大環節。天福號一直沿用的是自家獨特技藝調制的老湯和醬汁。出鍋后的肘子自然晾涼,將鍋中剩余湯汁調制成醬汁撣在肘子表面,不僅加深顏色,更增加其醬制口味。醬肘子切薄片,卷烙餅或夾入熱燒餅中稍焐,醬汁與肥肉即化,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便是北京人經典的立秋貼秋膘吃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佳
編輯/彭小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