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4日,呼和浩特晚報刊登了稿件《網格服務無小事 一枝一葉總關情》,對網格員服務居民的暖心故事進行了報道。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網格員們每天都要面對群眾,都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現場,這不僅需要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更需要他們走進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
在采訪過程中,筆者認識了好幾位社區網格員。她們有的剛剛加入網格員隊伍,有的已經干了十幾年,有的管轄區域是城區住宅小區,有的天天走村串戶了解情況。雖然工作環境不同,但他們說起自己轄區的情況都頭頭是道。有人形容社區網格員是“活地圖”,在筆者看來,他們還是“活戶籍”“活檔案”,也是解決群眾問題的“百事通”。
回想起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為了順利開展工作,社區網格員的手機號往往是轄區居民的“生活熱線”,張大娘降壓藥喝完了就給網格員打電話,李大爺需要去醫院做透析也給網格員打電話,王大媽不會從手機上交話費還給網格員打電話……那段時間,無數網格員為了服務群眾忙東忙西,正是他們的無私付出,讓無數家庭感到了溫暖。
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如何提升網格治理能力、激發網格活力,讓居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以及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僅需要網格員創新服務方式,在化解矛盾中找到新思路,在解決問題中創造新辦法,也需要久久為功,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同樣,網格員也需要社會給予他們更多關心和關愛,需要居民給予他們更多尊重、理解和支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