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長久以來,考古學家希望了解古人吃什么以及如何烹飪。18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交叉科學》上的一項新研究分析古代金屬鍋中殘留的蛋白質發現,在公元前3300多年前屬于青銅時代的高加索部分地區,其居民的“主菜”包括鹿、牛等動物的組織和羊奶。
科研人員此前知道,在古代陶器中殘留的脂肪和牙結石中的蛋白質含有古人一生攝入營養物質的線索。在這項由瑞士蘇黎世大學等機構開展的新研究中,研究者將蛋白質分析與考古學相結合,探索在特定古代金屬容器中烹飪的食物細節。蛋白質能夠在古代金屬鍋中得以留存,是因為許多合金具有抗菌性能,而陶瓷、石頭等材料表面的蛋白質通常會被污垢中的微生物降解。
研究團隊從在高加索地區古墓中發現的7個大金屬鍋中收集到8個殘留物樣本,并成功從原屬于血液、肌肉組織和動物奶的殘留物中提取了蛋白質。其中一種名為“熱休克蛋白β1”的蛋白質表明,這些金屬鍋曾被用于烹飪鹿、奶牛、牦牛、水牛等動物的組織。他們還發現了來自綿羊奶或山羊奶中的乳蛋白,表明這些大鍋還被用來制備乳制品。
研究人員通過放射性碳定年法確認,這些金屬鍋的使用年份處于青銅時代,可能在公元前3520年至公元前3350年之間,這一時間段屬于當地的邁科普文化時期。參與研究的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威爾金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場古代“盛宴”中保存下來的蛋白質的證據,“這是一個大鍋,他們顯然是在做大餐,而不是僅為單個家庭(烹飪)”。
下一步,研究人員希望探索更廣泛容器類型中的殘留物的異同。由于烹飪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研究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聯系。
標簽: